杭州女生地鐵上隔空收到不雅照,警方提醒:務必保留好證據,及時報警
手機隔空投送等無線快傳功能本是方便用戶快速傳遞信息、節約時間流量成本的便捷操作,近日杭州網友苗苗(化名)反映,自己時常在地鐵上收到陌生人的隔空投送消息,最近更是收到了一張陌生男子的不雅照。
“工作原因我會把手機里隔空投送功能設置成對所有人開放,但在公共場所尤其是坐地鐵的時候,經常會收到陌生傳送?!泵缑绺嬖V記者,最近一次她是在乘坐杭州地鐵4號線經過新風站時,收到一條陌生iPhone手機發來的隔空投送信息?!皠傞_始拒絕,后來又給我發了一次。接收后點開圖片的那一刻,出現的竟然是一張陌生男子的不雅照!我嚇了一跳,趕緊點了刪除?!?/p>
苗苗現在使用的手機品牌型號是iPhone13,去年購入,系統軟件版本是iOS15.0.1,在手機隔空投送的設置選項里,她一直默認設置“對所有人開放”。
杭州地鐵4號線新風站所屬的彭埠派出所民警表示,隔空投送不雅照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建議當事人及時保留證據,并撥打110報警。
據了解,此前也有類似事件發生。去年10月,韓某在杭州地鐵5號線內,使用其本人的iPhone12手機隔空投送功能向被侵害人章某發送淫穢視頻。當事人報警后,韓某被杭州市公安局地鐵公安分局打鐵關站派出所查處。
這樣的情景是否無法避免?蘋果iPhone官方客服表示,此前也收到過用戶的相關反饋,因此蘋果在升級新系統時,限定了允許所有人隔空投送的時長(10分鐘),10分鐘后隔空投送會自動關閉,也就收不到陌生人的信息了。
“iOS16.2及以上的系統版本都有隔空投送時長的限定(10分鐘),這樣的系統升級也是為了防止陌生人在公共區域胡亂投送信息。此外,用戶可以選擇主動關閉隔空投送功能,待需要時啟動?!笨头忉?。
警方則提醒:非必要時建議關閉隔空投送功能或關閉其中的允許所有人接收功能。面對陌生人發來的圖片、視頻等信息,請勿隨意打開,警惕接收詐騙、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如若遇到此類情況,務必保留好證據,及時報警?!?/p>
無獨有偶,據深圳晚報報道,近日在地鐵上,周先生的手機突然收到了來自陌生人的隔空投送請求。
" 一開始我以為別人發錯了就沒有接收,但連續拒絕了好幾次后還是收到了傳輸請求,我抱著好奇的心態就點擊了‘同意’ "。據了解,周先生所接收的是一張內容為商家開業活動的圖片,圖片下方還有二維碼和聯系電話。" 我趕緊把收到的圖片刪了,當時我還聽到周圍許多人的手機也發出了傳輸提示音。"
周先生的遭遇并不是個例,在福田中心區從事設計工作的劉女士向深晚記者表示,她常在通勤路上常收到類似的近距離傳輸 " 小卡片 ",內容多以廣告、博彩、刷單等信息為主。" 這種現象一般在人流相對密集的換乘車站出現的頻率較高。" 劉女士說。
深晚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智能手機都支持近距離傳輸技術,用戶借助手機的隔空投送、藍牙、WiFi 等功能便可實現將指定文稿、照片、視頻、網站鏈接等信息以無線傳輸的方式發送至附近設備上,全程無需移動通訊網絡,而部分商家正是利用此類功能避開監管,在人流密集場所進行廣告投送。
對于在公共場所未經消費者同意便將廣告發給消費者的行為,深圳消費者委員會律師志愿團的陳偉律師認為這是一種強行廣告植入的方式," 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這類‘強買強賣’的做法侵犯了消費者的選擇權、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
此外,陳偉律師表示,該類行為還涉嫌侵犯消費者的個人信息。"2021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取得個人同意。通過藍牙、郵箱等途徑傳輸廣告是非法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行為。"
陳偉律師強調,此類做法還侵犯了公民的安寧權:"《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未經同意發送涉黃、詐騙等垃圾廣告的行為屬于對個人生活的一種騷擾。" 陳偉告訴深晚記者,若市民收到此類騷擾信息,可以保留信息,并向網信辦、工商部門及消費者委員會投訴。
隔空投送 " 小卡片 " 或裹挾詐騙鏈接
部分商家瞄準 " 隔空投送 " 這一免費的廣告渠道的同時,亦有不少不法分子將之視為逃避 " 反詐監管 " 的詐騙新陣地。
據市民劉女士回憶,有一次她誤觸了傳輸內容里的 " 刷單兼職鏈接 ",沒過多久便接到了來自反詐中心工作人員的電話,那時她才醒悟這是一條詐騙鏈接。" 從那以后我每次上地鐵前都會先關閉手機的短距離傳輸功能 " 劉女士說。
深晚記者了解到,隨著有關部門的強力監管以及 " 國家反詐中心 APP" 的安裝普及,不法分子通過電話、短信、網絡進行等渠道實施的詐騙行為得到有效打擊。為逃避 " 反詐 " 監管,許多不法分子轉而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通過手機的藍牙、隔空投送等持近距離傳輸功能向市民發送騷擾、詐騙信息。
研究人員發現,在使用智能手機隔空投送功能的過程中,可能將用戶賬號綁定的電話號碼和電子郵箱泄露給附近的傳輸文件的設備。有專家也表示,移動設備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具有區域覆蓋廣、隱蔽性強等特點,為不法分子避開通訊監管傳播騷擾、詐騙信息以可趁之機。
對此,專家提示,市民在公共場所應對陌生來源的傳輸文件應保持警惕,最好在人員復雜的公共場所關閉手機的藍牙、隔空投送功能。另外,如通過該渠道收到詐騙信息,切忌點擊里面的鏈接,必要時可向公安機關報案舉證。
版權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圖文系網絡采集,如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刪除。